Duvroq达普司他口服贫血药革命:告别EPO注射,效果如何?
发布时间:2025-06-30
慢性肾脏病(CKD)引发的肾性贫血是临床治疗的长期痛点。传统疗法依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(rhEPO)注射,但需冷藏保存、频繁注射且存在高血压风险。日本协和麒麟公司研发的Duvroq(达普司他)作为全球首个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(HIF-PHI),通过稳定HIFα转录因子,直接刺激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(EPO)基因表达,为患者带来革命性治疗选择。
临床数据:疗效与注射剂相当
葛兰素史克公布的5项Ⅲ期临床试验纳入8000余例患者,覆盖透析依赖(n=2964)和非透析依赖(n=3872)的CKD贫血患者。结果显示,Duvroq治疗组血红蛋白(Hb)达标率与rhEPO标准治疗组无显著差异,非透析患者Hb水平提升1.2-1.5g/dL,透析患者维持Hb在10-12g/dL范围内。日本国内试验进一步验证,口服52周后患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(TSAT)下降,总铁结合能力(TIBC)上升,提示铁利用效率改善。
安全性突破:规避注射风险
传统EPO注射需皮下或静脉给药,易引发注射部位疼痛、感染及药物稳定性问题。Duvroq通过口服给药,避免冷藏要求,患者依从性显著提升。安全性分析显示,Duvroq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rhEPO组相当,但注射相关并发症(如导管感染、血栓形成)减少。值得注意的是,Duvroq可能引发血压升高(发生率约5%),需密切监测。
机制优势:内源性调控更精准
Duvroq通过模拟生理性缺氧反应,诱导EPO及其他红细胞生成相关基因(如铁调素调节蛋白)的协同表达。动物实验表明,单次口服可使小鼠血浆EPO浓度在4小时内上升3倍,持续24小时;长期给药则显著提升血红蛋白、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比例。这种内源性调控机制避免了外源性EPO的剂量波动风险,尤其适用于铁代谢异常患者。
适用人群扩展:透析与非透析全覆盖
Duvroq是首个获批用于透析和非透析CKD贫血患者的口服药物。临床试验显示,非透析患者起始剂量2mg/日即可实现Hb稳定,透析患者4mg/日剂量下Hb达标率达82%。对于EPO抵抗或低反应性患者,Duvroq通过多靶点调控(如抑制铁调素)改善铁利用,提供替代治疗方案。
局限性:血栓风险需警惕
尽管Duvroq未增加心血管事件总体风险,但0.3%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、肺栓塞等严重血栓事件。用药前需评估患者血栓风险(如既往病史、高凝状态),并定期监测Hb上升速度(若4周内Hb上升>2g/dL需减量)。此外,恶性肿瘤、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谨慎使用。
达普司他daprodustat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,LuciDap获得老挝卫生部批准上市,如需购买达普司他LuciDap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官网进行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