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TK抑制剂耐药后怎么办?匹妥布替尼突破性疗效分析

发布时间:2025-06-30

  BTK抑制剂的耐药问题已成为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的核心痛点。传统cBTKi在MCL和CLL中虽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,但C481突变导致的耐药使得部分患者陷入无药可用的困境。匹妥布替尼作为全球首个非共价BTK抑制剂,通过创新机制突破耐药瓶颈,为临床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。

  耐药机制:C481突变的挑战

  cBTKi通过共价结合BTK蛋白C481位点抑制其活性,但长期使用会诱导C481突变,导致药物与BTK结合力下降,疗效丧失。数据显示,MCL患者在cBTKi耐药后中位OS不足1年,CLL患者虽可通过BCL-2抑制剂维持治疗,但耐药后同样面临治疗选择匮乏的局面。

  匹妥布替尼:非共价结合的突破

  匹妥布替尼通过与BTK的ATP口袋可逆结合,不依赖C481位点即可抑制野生型和突变型BTK活性。其高选择性(对BTK的IC50为0.66nM,比98%的其他激酶高300倍)和长半衰期(约19小时)支持每日一次给药,确保持续靶点抑制。在BRUIN全球试验中,匹妥布替尼在cBTKi耐药MCL患者中展现出56.7%的ORR,中位DoR 17.6个月,中位OS 23.5个月;在CLL患者中,ORR达76.9%,中位PFS 28.4个月。

  中国桥接研究:验证疗效与安全性

  JZNJ研究纳入35例中国cBTKi耐药MCL患者,结果显示ORR为62.9%,12个月DoR率59.7%,中位PFS 6.8个月,中位OS 15.5个月。CLL/SLL患者的ORR为63.6%,中位PFS和OS分别为18.3个月和24.3个月。安全性方面,≥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全球研究一致,未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,仅3%的患者因TRAE停药。

  联合治疗:拓展应用边界

  匹妥布替尼与BCL-2抑制剂维奈克拉及利妥昔单抗的联合治疗在CLL中展现出协同效应。数据显示,CLL患者接受匹妥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后的ORR为93.3%,联合利妥昔单抗后ORR达100%,其中10例完全缓解。在初治CLL患者中,匹妥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和奥妥珠单抗一线治疗可使第7周时外周血和骨髓的微小残留病灶(MRD)阴性率分别达93%和91%,第13周时提升至100%和98%。

  匹妥布替尼已获NCCN和CSCO指南推荐,用于cBTKi耐药后的MCL和CLL/SLL患者。其200mg每日一次的给药方案简便,但需注意监测感染、出血和心脏毒性。

  匹妥布替尼通过创新机制和显著疗效,为BTK抑制剂耐药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。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,其有望成为B细胞恶性肿瘤全程管理的重要药物。

  印度仿制版匹妥布替尼已经上市,并以其相对亲民的价格为更多患者提供了可负担的治疗选择。如需购买匹妥布替尼Pirtobrutinib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微信:ingpharma (长按复制,打开微信添加好友)。

微信号:ingpharma2 (长按可复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