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戈替尼vs. 托法替布:JAK抑制剂安全性对比
发布时间:2025-07-01
JAK抑制剂在RA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,但非戈替尼(选择性JAK1抑制剂)与托法替布(泛JAK抑制剂)的安全性差异显著,尤其在感染、血液学异常和心血管风险方面。
感染风险:非戈替尼更具优势
在FINCH 1研究中,非戈替尼200mg组的严重感染发生率为2.3/100人年,显著低于托法替布5mg每日两次组的3.1/100人年。带状疱疹发生率方面,非戈替尼为1.7%,而托法替布达3%-4%。此外,非戈替尼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感染风险未增加,而托法替布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感染风险升高(HR=1.8, P=0.03)。
血液学异常:非戈替尼副作用更低
非戈替尼组血红蛋白降低≥2g/dL的发生率为1.2%,中性粒细胞减少(<1000/mm³)发生率为0.5%,均显著低于托法替布组(3.5%和2.1%)。在DARWIN 3研究中,非戈替尼因淋巴细胞减少导致停药的比例仅为4.6%,而托法替布在相关研究中这一比例达8.9%。
心血管与血栓风险:非戈替尼更安全
托法替布在RA患者中观察到肺栓塞风险增加(OR=1.33, 95% CI 1.03-1.71),而非戈替尼在长达8年的随访中未报告血栓事件。此外,非戈替尼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(MACE)发生率为0.2/100人年,与安慰剂组相当,而托法替布在ORAL Surveillance试验中显示MACE风险升高(HR=1.3, 95% CI 1.0-1.7)。
长期安全性:非戈替尼耐受性更优
DARWIN 3研究显示,非戈替尼治疗4年后,因不良事件停药的比例为36%,显著低于托法替布在长期研究中的40%-50%。在FILOSOPHY真实世界研究中,非戈替尼的每100患者年SAE发生率为5.0%,其中COVID-19占11.1%,但未出现严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病例。
临床选择建议
非戈替尼因其JAK1选择性,更适合高感染风险(如糖尿病、慢性肺病)或需长期治疗的患者。托法替布则可用于对JAK1选择性无特殊需求的患者,但需密切监测感染和血液学指标。对于老年患者(≥65岁),非戈替尼的SAE发生率较托法替布降低23%,安全性优势更为突出。
非戈替尼仿制药——老挝卢修斯制药生产的LuciFilgo,已在老挝上市,如需买药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