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购物车 0

达克替尼颅内控制率100%:真实世界脑转移患者疗效分析

  在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脑转移治疗中,达克替尼作为第二代不可逆EGFR-TKI,凭借其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和强效的抗肿瘤活性,成为突破传统治疗瓶颈的关键药物。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,达克替尼在未经EGFR-TKI治疗的脑转移患者中,颅内疾病控制率(iDCR)达100%,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
  颅内控制率的临床证据

  2021年发表于《Thoracic Cancer》的真实世界研究纳入32例EGFR突变型NSCLC脑转移患者,其中8例可评估中枢神经系统(CNS)疗效。结果显示,达克替尼治疗组的颅内客观缓解率(iORR)为87.5%,iDCR达100%。具体而言,1例患者(12.5%)实现完全缓解(CR),6例患者(75%)达到部分缓解(PR),1例患者(12.5%)疾病稳定(SD)。中位颅内缓解持续时间(iDoR)未达到,1年iDoR率高达72.2%,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(iPFS)1年率达71.2%。

  进一步分析显示,在30例可评估脑部病变的患者中,iORR为66.7%,iDCR仍保持100%。其中,46.7%患者达CR,20%患者达PR,33.3%患者SD。这一数据与cEFR组(可评估CNS反应组)的疗效一致,证实达克替尼对脑转移病灶的广泛抑制作用。

  穿透血脑屏障的机制优势

  达克替尼的分子量为469.94道尔顿,具备穿透血脑屏障的物理特性。临床前研究显示,在胶质母细胞瘤异种移植模型中,达克替尼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,提示其直接作用于颅内病灶的能力。ARCHER 1050研究间接支持这一结论:达克替尼组脑转移发生率显著低于吉非替尼组(1例 vs 11例),进一步验证其CNS保护效应。

  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管理

  尽管达克替尼的CNS疗效显著,但其常见不良反应(如皮疹、腹泻、口腔炎)需通过剂量优化平衡疗效与安全性。上述研究中,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仅3.1%,且通过局部治疗(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、利多卡因凝胶)和剂量调整(从45mg降至30mg或15mg)可有效控制。例如,一例62岁女性患者因45mg剂量引发3级口腔炎,减量至15mg后仅出现1级不良反应,同时维持肺部病灶缩小35%、中位PFS达18个月的疗效。

  达克替尼仿制药DACOCARE已在孟加拉上市,患者如需购买达克替尼仿制药DACOCARE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

微信号:ingpharma2 (长按可复制)
上一篇:布格替尼亚洲患者减量28.6%仍维持疗效:真实世界PFS达22.1个月 下一篇:司拉德帕vs奥贝胆酸: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生化应答率头对头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