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文章
腱鞘巨细胞瘤(TGCT)是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肿瘤,其发病与CSF1基因突变导致的CSF1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密切相关。传统手术虽为标准治疗,但弥漫型TGCT术后复发率高达50%以上,且反复手术常导致关节功能丧失。2019年,全球首个针对TGCT的系统治疗药物——培西达替尼(Pexidartinib)获FDA批准,其关键证据来自国际多中心III期ENLIVEN研究。
研究设计:突破性双盲对照设计
ENLIVEN研究纳入120例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症状性TGCT患者,按1:1随机分配至培西达替尼组(400 mg bid,空腹口服)或安慰剂组,治疗25周后评估疗效。研究采用双终点设计:主要终点为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(RECIST v1.1)评估的总缓解率(ORR),次要终点包括肿瘤体积评分(TVS)、关节功能及患者报告结局。
疗效数据:ORR达56%的突破性结果
研究显示,培西达替尼组ORR达56%(TVS评估为68%),显著优于安慰剂组(0%,P<0.0001)。其中完全缓解(CR)率15%,部分缓解(PR)率41%。值得注意的是,缓解持续时间(DOR)中位数未达到,6个月和12个月缓解维持率分别为96%和100%,提示疗效持久。
亚组分析进一步揭示其普适性:
弥漫型TGCT患者(占78%)ORR达53%,局限性患者ORR为67%;
既往接受≥2次手术的患者ORR仍达52%,证实其对难治性病例的有效性;
关节功能评分(MSTS)改善率达62%,患者报告的疼痛和僵硬程度显著降低。
作用机制:三靶点协同抑制肿瘤生长
培西达替尼是一种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,通过选择性抑制CSF1R(IC50=0.3 nM)阻断TGCT的驱动信号,同时抑制KIT(IC50=1.1 nM)和FLT3-ITD(IC50=5.0 nM)减少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细胞浸润。体外实验证实,其可抑制CSF1R依赖性细胞系增殖达90%以上,体内模型中肿瘤体积缩小65%。
临床意义:从“不可治”到“可控制”
ENLIVEN研究首次证明,系统性治疗可使TGCT患者获得长期缓解。2024年《肿瘤学家》杂志更新的长期随访数据显示,中位随访31.2个月时,培西达替尼组ORR仍维持60%,且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。该结果直接推动了FDA批准培西达替尼用于无法手术的TGCT患者,结束了该领域30年无系统治疗药物的空白。
培西达替尼是TGCT的首个靶向药物,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,但需密切监测肝毒性。印度全球药房的原研药价格优势明显,但需确保药品来源正规。如需购买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 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